凉山乡村振兴

“软硬结合”的精准扶贫

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 2021-03-15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软硬结合”的精准扶贫

——以医疗、教育扶贫为基础,推动人才培育

《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


一、背景介绍


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为深入贯彻《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提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规划部署,落实《佛山市人民政府凉山州人民政府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要求,助力完成佛山对口帮扶凉山脱贫攻坚任务,2017年11月,基金会决定从佛山慈善会和的专项基金中定向捐赠3000万元用于社会力量参与凉山精准扶贫工作,助力凉山实现2020年扶贫攻坚任务目标。


四川省凉山异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总人口有512万,其中彝族265万,是全国最大的彝族集聚地,全州有17个县,其中有11个县屈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有52.83万入,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造成凉山贫困的原因多元而复杂,其基本可以归结为自然条件脆弱、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水平落后、艾滋病疫情严重、吸毒贩毒猖獗、文化传统制约和产业基础薄弱。基于凉山州贫困原因的复杂性,基金会联合佛山市慈善会与广东省(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在凉山开展了深入的需求调研和实地走访,结合凉山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以“因地适宜、软硬结合、持续协作”为思路的扶贫方案,通过卫生扶贫、教育扶贫等模式,以艾滋病防治为着力点,以硬件先行软件配套为思路,开展凉山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帮扶项目。截至2019年6月,基金会已在凉山州的3个国家级贫困县(美姑、金阳、布拖)开展扶贫项目,投入资金2324万元,直接受益人超过8万人。


二、扶贫的主要做法


基金会在将扶贫定位为基金会重要战略方向之后,由秘书长牵头负责扶贫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在扶贫领域资深的项目人员,并在基金会内部组建了扶贫部门专门统筹负责凉山扶贫项目。基金会多次前往凉山州调研走访,根据项目执行难易度和凉山州实际需求,针对凉山扶贫项目梳理出一套工作方法和项目执行思路。


(一)框架先行、统筹协调、阶段实施

基金会在开展凉山扶贫项目之初摸索出情况一套项目管理机制,确保基金会投入的资金能因地制宜地发挥效益。一是框架先行。为了确保项目得到凉山州委州政府的认可,基金会在项目调研和实施初期充分与凉山州委州政府及各级政府部门沟通,确保基金会投入资金能和政府扶贫战略方向一致并起到补充协同的作用,因此,基金会在凉山州委政府统一部署下,与凉山州政府签订了《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凉山扶贫项目战略框架协议》,并承诺在2020年前向凉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捐赠3000万元。二是统筹协调。基金会参与凉山扶贫项目涉及领域广、对接部门多,为了精准挖掘需求高效开展项目,基金会与广东省(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简称工作组)紧密沟通和合作,充分运用好工作组在凉山“前线”的抓手作用,从项目设计、启动、实施、评估各阶段均与工作组充分沟通,做到扶贫工作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一致、资源统筹情况一致。三是阶段实施。基金会在凉山精准扶贫项目的投入以“硬件先行、软硬结合”的思路,分阶段开展项目,让项目资金的投入有序有效。


(二)因地制宜、软硬结合、持续协作

鉴于凉山贫困状况的普遍性、贫困原因的复杂性及脱贫任务的艰巨性,基金会在凉山开展扶贫项目以“因地制宜、软硬结合、持续协作”的思路来设计项目。一是因地制宜。基金会考虑到凉山州扶贫攻坚和艾滋病防治的双重重任,项目因地适宜、精准定位于通过降低艾滋病传播为着力点,减少艾滋病感染风险,从而减少因“艾”致贫人群,同时项目精准聚焦的选择以美姑县(扶贫攻坚和艾滋病防治重点县)作为项目重点县,深入彻底地进行艾滋病干预和扶贫帮扶。二是软硬结合。项目以硬件投入先行,先满足最迫切、急需的需求,再通过硬件的投入挖掘深入需求,同时配套开展“软性”项目。凉山州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普遍存在硬件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因此基金会将以硬件先行为思路,通过对医疗、教育、民生保障基建建设的投入和设施、设备的援助改善凉山州的贫困状况。同时,通过医疗、教育系统能力建设,凉山州青年创新创业孵化等“软”件项目,可持续性地推动凉山州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三是持续协作。基金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凉山扶贫攻坚,发挥其平台优势,探索推动东西部资源的持续协作,基金会计划通过2-3年的持续帮扶,打造出情况一批有影响力的扶贫项目,并通过基金会和佛山市慈善会的平台为凉山链接更广、更多可持续性的资源,真正做到东西部互动、资源互补。


三、项目成效


(一)以艾滋病防治为着力点的公共卫生扶贫效果

一是通过改善医疗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水平,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母婴艾滋病产前筛查和新生儿保健是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的关键,基金会为凉山州妇幼保健站、美姑县妇幼保健院捐赠200万元妇保儿保设施、设备,建立并完善了妇保、儿保室。美姑县儿保室建立后,平均每天为5-7名新生儿提供儿保服务,有效改善了儿保服务。凉山州地广人稀,对采血车的依赖大于其他地区,采血车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用血安全,但凉山州中心血站只有3辆采血车,需要为13个县提供血液储备,采血车都在满负荷运行,如果有1台停用,就少了1/3的采血量,这对患者用血有很大影响。基金会瞄准凉山州中心血站这一精准需求,为凉山州血防站捐赠价值150万元的情况一台采血车、两台送血车,解决了凉山州13个县55家医院的送血问题,提升了整个凉山州血液使用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二是通过建立凉山州妇幼医务人员三级培训体系和东西部医务人员人才交流活动,提高凉山妇幼医务人员能力。基金会捐赠100万元资金用于基层妇幼医生能力建设,专项针对凉山州妇幼保健医务人员的能力建设,组建了州级、县级、镇/村级三级培训体系,并建立了与佛山妇幼保健医疗资源的对接。一共组织了3期州级培训,6期县、镇级培训,一共培训270名医务入员,组织州妇幼医务人员前往美姑县医院开展了13次的现场指导活动,外派4名县级医务骨干人员前往州妇幼进修学习,9名来自州、县级妇幼医务人员赴佛山妇幼参访学习。通过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的评估反馈,90%的培训者认为培训内容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培训者同时很认可州、县、镇的三级培训机制,以及理论与后续现场督导相结合的模式。基金会对凉山州妇幼工作的资助,从设备捐赠到能力提升,综合有效地提升了凉山州妇幼保健医务人员开展母婴阻断工作的能力,有效地降低了艾滋病母婴传播。


三是通过普及性健康教育,提高彝族中小学生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控意识,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基金会在美姑县试点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知识进校园项目,专项开发了一套适合于凉山中小学生的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材,并通过培训者培训(TOT)为40名校园医务老师提供了性健康培训教学技巧,在美姑县40所中小学试点性健康课堂,期望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让青少年成为艾滋病感染区的情况一片净土。


(二)软硬结合的教育扶贫效果

一是改善彝族中小学的公共活动空间,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丰富彝族学生的课余生活。基金会为美姑县3所中学(洪溪中学、大桥中学、民族中学)捐建了足球运动场,总捐赠资金为326万元,在硬件基础设施捐建并交付完成后,基金会引入专业的足球教育资源,为美姑县、布拖县的74所学校的102名体育老师提供了专业、系统的足球教学培训,98%的体育老师反馈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足球教学技能,并且90%的学校可以每周开展情况一节体育课,共计开展1000场班级特色足球活动,让40000名彝族学生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推动足球运动在凉山州的普及,提高凉山州青少年足球专业水平,促进凉山州青少年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是引入北师大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教育者的能力,推动凉山州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启动了三区三州“启师计划”旨在培植区县本土的教师教育能力,通过在“三区三州”构建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提升区县教育发展的内生力,助力教师教育精准帮扶。项目邀请凉山州17个县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进修校管理者、教研员等,共计70人前往北京师范大学进行集中培训,并选择凉山州的雷波县和会理县为教师教育体系改革的试点县,开展了120人教育工作的集中培训,并初步建立了教师教育新体系构架。


(三)东西部资源互动的青年创新创业的扶贫效果

一是举办双“山”(凉山-佛山)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青创大赛")。2018年10月17日,基金会联合顺德区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与共青团凉山州委联合举办了凉山州第六届青创大赛,并在2019年1月15日邀请凉山州青创大赛十六强前往顺德参加决赛培训营,为16个创业团队的28名创业者提供了专业的商业项目书的打磨指导,最终甄选出六强选手,项目涉及农业、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基金会不但为凉山州青创企业提供了25.5万元的奖金支持,还为青创企业连接了珠三角优质的技术和市场资源。


二是对接以佛山为核心的珠三角资源,孵化以“凉山互联网+”产业扶贫为目的的社会企业,助力凉山青年企业创新创业。继凉山青创大赛后,基金会撬动顺德区双创基金会和顺德企业资源,将凉山创新创业迭代为以“资助+大赛+投资+孵化”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模式,通过孵化成立“凉山家”社会企业,为凉山州农特产品建立区域品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打通凉山与珠三角的渠道资源。


(四)关注养老和弱势儿童的慈善托底式扶贫效果

一是帮助修建孤寡老人养老院、完善儿童福利院运动设施、提高彝族孤寡老人和孤儿居住和生活条件、增强孤寡老人和孤儿幸福感。与凉山州民政局和美姑县民政局合作,为凉山州儿童福利院捐赠运动场修建资金120万元,提供134万元康复设备捐赠,解决了260名残疾孤儿运动和康复训练的需求。同时,基金会为美姑县孤寡老人养老院建设提供200万元捐赠资金,配套修建孤寡老人养老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396名孤寡老人养老需求。


二是依托佛山慈善会捐赠平台,通过开展情况一系列定向资助活动,如“大学生助学金”“暖冬行动”,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引入更多帮扶资源进入凉山。为凉山州美姑县5所学校的3199名学生提供暖冬衣物和物资,共计128万元。


四、经验总结


(一)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互补优势

凉山州作为扶贫攻坚重要主战场之一,集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治、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多方力量、资源的支持和帮扶,基金会作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发挥其自身灵活的优势,在配合政府扶贫攻坚任务的同时,挖掘资源相对缺乏的区域、政府资金不能覆盖的领域,如在教育扶贫领域,政府重点投入在学校的校舍修建,基金会投入在学校运动场所的修建和学校饮水设施的改善,形成对政府投入的有益的补充。


(二)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的平台资源优势

作为情况一个来自珠三角的基金会参与凉山扶贫,基金会发挥其自身地缘优势,根据凉山当地需求引入外部资源共同参与到凉山扶贫工作中。凉山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首次被引入珠三角资源,并建立与珠三角资源的持续对接和互动。基金会引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和凉山州教育与体育局共同推动凉山州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凉山州教育水平的提升。


(三)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以点带面的优势

基金会在凉山扶贫中以点带面的形式开展试点性项目,如在美姑县、布拖县的74所中小学试点足球运动发展项目,在美姑县的40所中小学试点性健康培训,通过试点项目的开展,推动政府资源的投入,在全州其他县推动类似项目开展,为政府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试点。


基金会在凉山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一年来,充分发挥了慈善组织的灵活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精准聚焦了挖掘需求,高效专业的实施各捐赠项目,运用创新的项目合作机制,整合东西部资源,探索出可持续性的东西协作与社会力量参与凉山扶贫的模式。


来源:《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

分享: